千千小说网 www.qqxsw.mx,朱门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九十五章 皇太孙的烦恼
如今还未正式下迁都诏,大明的京师自然依旧是南京,而北京则称行在,由于皇帝居北京行在,太子于南京监国,往来两京驿路上的快马彻夜不绝,这可忙坏了沿途驿站。须知换下来的马匹若是不好好刷洗喂养,这脱力之后的马极其容易倒毙,到那时候罪责就大了。
这一天一大早,南京城神策门才刚刚通行不多久,正排队入城的百姓就听到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扭头见是一骑绝尘而来的快马,人们都习以为常地转头过去各干各的事情,只有收税查验的税丁朝那信使投去了关注的一睹。
听说这些天皇太子的身体时好时坏,监国事务大多是皇太孙和留守的杨士奇等大臣合办,这会儿京城即便有什么急讯,恐怕也是给那位皇太孙的。
那信使乃是往来惯两京的,对于南京的大街小巷极其熟悉,穿过神策门便由安仁街直转洪武街珍珠楼西十八卫,随即贴着皇城西墙边上走,最后方才在西安门前滚鞍下马,对守门的卫卒亮出了腰牌。这都是常来常往的勾当了,禁卫们验过腰牌便立刻放行。而这信使疾步行到宫城午门处呈上书札,自有太监接了信送进东宫,而他则是被照例领到值房等候。
朱瞻基刚刚探望了父亲朱高炽回到柔仪殿,就有太监送来了北京城的书札。虽说这些天他一面照顾父亲,一面还要听大臣奏事,几乎是连一点空闲都找不到,但此时却不敢怠慢。打开书札细细一看,内中那陌生却又有些熟悉的笔迹却让他眉头一皱,直至看到最后朱棣的朱笔御批,他方才舒展了眉头。
君臣大义盖过祖孙人伦,因此这封大部分由臣子代笔的信上只是一丝不苟地说明了北京行在近期的一些人事升降任命以及一些措置情况,而朱棣也并没有叙什么亲情,而是直截了当地问朱瞻基最近读了什么书,功课如何等等,只在末尾轻描淡写地问了朱高炽的病。
一如往常,书信后头却还有夹片,恰是一笔端正圆润的小楷。朱瞻基随意翻了翻,发现是一篇论语札记,不禁有些奇怪,但既然是朱棣特意命人送来,他还是耐着性子好好读了读,待看到最后的落款时,他方才恍然大悟。
“张越的论语札记什么时候跑到皇爷爷那儿去了?莫非锦衣卫跑到张府偷鸡摸狗?”
眼见朱瞻基心情极好,旁边那个送信进来的年轻太监便凑趣似的笑道:“皇上一向爱重年少英才,说不定真是如皇太孙所说那般,让锦衣卫的探子留心着。话说回来,皇太孙上回让成国公给杜家捎带去了那一匣子首饰,若是在其中夹一封信岂不是更好?”
“你懂什么!”朱瞻基哂然一笑,“我若是不具名,纵使皇爷爷知道也不过是置之一笑,别人猜着了更是也无话可说。若是我具名,谁知道是否会有人抓着这一点作耗?我那也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锦衣卫正经的差事都来不及做,哪有空留心这些,应当是……”
想到之前自己还特意去信求情,他不禁笑得更得意了。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祖父的脾气,若是没有人求情,官员打入锦衣卫大牢之后朱棣往往是说杀就杀了,尽管有时候事后会后悔;但若是有人分辩求情,朱棣固然会发一阵子火,但却会细细思量考虑,刀下留人的可能性却极大。好比上一次杜桢为梁潜求情,虽看似冒了风险,但最后还不是让梁潜得以活命?
梁潜曾经为他讲过经史三年,单单是这救命之恩,他就欠了杜桢一个老大的人情。更何况张越迎娶的乃是杜家千金,他别的帮不上忙,这金银上头有什么可吝惜的?
既然收到了京城来书,朱瞻基少不得要草拟回信。由于先前英国公张辅病重时张越那些家书的影响,他如今也学了乖,竟是事无巨细地分说了南京这儿处理的一应大事,又将父亲朱高炽的病情进展一一写明,这一封信足足写了一个半时辰。直到落款盖章之后,他方才揉着酸疼的手腕苦笑了起来。
这一招还真不是人人能学的!
将信用火漆封口之后命小太监送去给之前的信使,他又召见了两个负责诊治朱高炽的太医,索了医案细细瞧看。这都是每日必备的功课了,就连问话也几乎一模一样。然而,翻看着那厚厚的医案,他却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
人人都知道父亲朱高炽身体肥硕行动不便,而且又是多病多灾的药罐子,那... -->>
第二百九十五章 皇太孙的烦恼
如今还未正式下迁都诏,大明的京师自然依旧是南京,而北京则称行在,由于皇帝居北京行在,太子于南京监国,往来两京驿路上的快马彻夜不绝,这可忙坏了沿途驿站。须知换下来的马匹若是不好好刷洗喂养,这脱力之后的马极其容易倒毙,到那时候罪责就大了。
这一天一大早,南京城神策门才刚刚通行不多久,正排队入城的百姓就听到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扭头见是一骑绝尘而来的快马,人们都习以为常地转头过去各干各的事情,只有收税查验的税丁朝那信使投去了关注的一睹。
听说这些天皇太子的身体时好时坏,监国事务大多是皇太孙和留守的杨士奇等大臣合办,这会儿京城即便有什么急讯,恐怕也是给那位皇太孙的。
那信使乃是往来惯两京的,对于南京的大街小巷极其熟悉,穿过神策门便由安仁街直转洪武街珍珠楼西十八卫,随即贴着皇城西墙边上走,最后方才在西安门前滚鞍下马,对守门的卫卒亮出了腰牌。这都是常来常往的勾当了,禁卫们验过腰牌便立刻放行。而这信使疾步行到宫城午门处呈上书札,自有太监接了信送进东宫,而他则是被照例领到值房等候。
朱瞻基刚刚探望了父亲朱高炽回到柔仪殿,就有太监送来了北京城的书札。虽说这些天他一面照顾父亲,一面还要听大臣奏事,几乎是连一点空闲都找不到,但此时却不敢怠慢。打开书札细细一看,内中那陌生却又有些熟悉的笔迹却让他眉头一皱,直至看到最后朱棣的朱笔御批,他方才舒展了眉头。
君臣大义盖过祖孙人伦,因此这封大部分由臣子代笔的信上只是一丝不苟地说明了北京行在近期的一些人事升降任命以及一些措置情况,而朱棣也并没有叙什么亲情,而是直截了当地问朱瞻基最近读了什么书,功课如何等等,只在末尾轻描淡写地问了朱高炽的病。
一如往常,书信后头却还有夹片,恰是一笔端正圆润的小楷。朱瞻基随意翻了翻,发现是一篇论语札记,不禁有些奇怪,但既然是朱棣特意命人送来,他还是耐着性子好好读了读,待看到最后的落款时,他方才恍然大悟。
“张越的论语札记什么时候跑到皇爷爷那儿去了?莫非锦衣卫跑到张府偷鸡摸狗?”
眼见朱瞻基心情极好,旁边那个送信进来的年轻太监便凑趣似的笑道:“皇上一向爱重年少英才,说不定真是如皇太孙所说那般,让锦衣卫的探子留心着。话说回来,皇太孙上回让成国公给杜家捎带去了那一匣子首饰,若是在其中夹一封信岂不是更好?”
“你懂什么!”朱瞻基哂然一笑,“我若是不具名,纵使皇爷爷知道也不过是置之一笑,别人猜着了更是也无话可说。若是我具名,谁知道是否会有人抓着这一点作耗?我那也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锦衣卫正经的差事都来不及做,哪有空留心这些,应当是……”
想到之前自己还特意去信求情,他不禁笑得更得意了。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祖父的脾气,若是没有人求情,官员打入锦衣卫大牢之后朱棣往往是说杀就杀了,尽管有时候事后会后悔;但若是有人分辩求情,朱棣固然会发一阵子火,但却会细细思量考虑,刀下留人的可能性却极大。好比上一次杜桢为梁潜求情,虽看似冒了风险,但最后还不是让梁潜得以活命?
梁潜曾经为他讲过经史三年,单单是这救命之恩,他就欠了杜桢一个老大的人情。更何况张越迎娶的乃是杜家千金,他别的帮不上忙,这金银上头有什么可吝惜的?
既然收到了京城来书,朱瞻基少不得要草拟回信。由于先前英国公张辅病重时张越那些家书的影响,他如今也学了乖,竟是事无巨细地分说了南京这儿处理的一应大事,又将父亲朱高炽的病情进展一一写明,这一封信足足写了一个半时辰。直到落款盖章之后,他方才揉着酸疼的手腕苦笑了起来。
这一招还真不是人人能学的!
将信用火漆封口之后命小太监送去给之前的信使,他又召见了两个负责诊治朱高炽的太医,索了医案细细瞧看。这都是每日必备的功课了,就连问话也几乎一模一样。然而,翻看着那厚厚的医案,他却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
人人都知道父亲朱高炽身体肥硕行动不便,而且又是多病多灾的药罐子,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